為什么盡管年度體檢結果正常,仍被診斷出患有重大疾???為什么孕婦在產(chǎn)檢中一切正常,仍發(fā)生宮內(nèi)缺氧等疾病導致胎兒死亡?為什么手術后的患者雖然檢查結果正常,仍發(fā)生感染,造成不可逆的病理損傷甚至死亡?
面對這些情況,是否有更有效的方法來提早并準確地檢測關鍵生理指標,以實現(xiàn)對重大疾病的早期精準篩查,從而減少患者的痛苦、身體損害和死亡風險?
以妊娠期疾病為例,全球數(shù)據(jù)顯示每年有超過 2000 萬例高風險妊娠和大約 260 萬例胎兒死亡。
其中,宮內(nèi)缺氧的比例分別高達 38.5%。這些疾病往往可以通過分析羊水中的生化物質異常來提前發(fā)現(xiàn)。若能實現(xiàn)對妊娠期羊水中生化物質的實時檢測,就有可能在疾病早期進行干預,從而有效保障母嬰安全。
然而,據(jù)了解目前沒有能夠實時檢測羊水生化信息的方法。超聲波檢測(B 超)主要用于成像診斷,不能直接提供生化物質的相關信息。
通過羊膜穿刺術獲得的生化數(shù)據(jù)存在明顯的時間滯后,并且頻繁進行羊膜穿刺術可能導致羊膜破裂,增加流產(chǎn)風險。
實現(xiàn)生化信息的實時檢測和疾病的早期診斷,面臨一個關鍵難題是:如何構建與生物組織相匹配的植入式傳感器?
傳感器與生物組織的不匹配:一方面導致植入后對生物組織造成嚴重創(chuàng)傷;另一方面器件-組織的界面不穩(wěn)定,也降低了傳感器的靈敏度和穩(wěn)定性,使器件記錄的信號退化,器件失效,無法實現(xiàn)對生理信號精準、實時和長期穩(wěn)定的檢測[1-2]。
針對這一難題,南京大學張曄教授和團隊通過模仿細胞外基質,設計制備生物界面高度匹配的高分子凝膠涂層,創(chuàng)建了一種界面穩(wěn)定性高的高分子纖維傳感器,它能夠實現(xiàn)對體內(nèi)生化物質的實時且準確的檢測(圖 1)[3]。
這種高分子傳感器在植入后能與羊膜組織快速粘附,促進羊膜再生,并實現(xiàn)均勻的應力分布,維持羊水環(huán)境的穩(wěn)定。
(來源:Adv. Mater. 2024, 36, 2307726)
高分子傳感器能夠將檢測到的生化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無線傳輸至終端設備,實現(xiàn)對生化物質的持續(xù)且實時檢測。
在急性缺氧等緊急情況下,該傳感器能迅速識別乳酸等關鍵生理指標的異常變化,并發(fā)出早期預警信號,以便及時治療。
這一早期檢測預警系統(tǒng)顯著提高了胎鼠的存活率,達到 95%,接近于未受疾病影響的胎鼠存活率。
相比之下,在沒有傳感器預警的情況下,在缺氧發(fā)生 1 小時后,胎鼠的存活率僅為 13.3%,且會造成存活幼鼠腦部神經(jīng)元活性的顯著下降和大腦發(fā)育的不可逆損傷。
因此,該高分子傳感器在改善胎兒存活率和發(fā)育質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
生物匹配的高分子傳感器還可以與醫(yī)用外科導管集成[4]。醫(yī)用外科導管在醫(yī)學領域具有廣泛應用,通常用于藥物輸送和術后引流。
然而,導管-組織界面處引發(fā)的感染是一個常見問題,這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病理損傷、認知行為異常,甚至增加死亡風險,局部溫度升高為發(fā)生感染的顯著特征。
為應對這一挑戰(zhàn),課題組設計并構建了一種能夠實時感應溫度的高分子水凝膠涂層,這種涂層被原位涂覆在醫(yī)用外科導管的表面,能夠有效檢測顱腦、腹腔和尿道等多個植入部位的感染狀況(圖 2)。
該水凝膠涂層具有高達 2.90%℃–1 的電阻溫度系數(shù),在可植入溫度感應設備中表現(xiàn)出領先的傳感性能。在腦部感染疾病模型的中,該傳感器能夠實時準確地檢測到異常的局部溫度變化,并及時進行感染的干預治療。
這大大提高了個體的存活率,即從 60% 提升至 90%。未來,這種水凝膠傳感涂層還有潛力擴展集成多種生理信號的檢測功能,這對于個性化的預防和診斷等臨床應用將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Adv. Funct. Mater. 2023, 33, 2310260)
在發(fā)展植入式電子器件的過程中,另一個關鍵挑戰(zhàn)是如何構建滿足特定應用需求的能源供給系統(tǒng),即電池。電池是植入式電子器件的“心臟”,它為器件提供必要的能源,確保傳感等功能的正常運行。
這些電池需要滿足若干關鍵要求,包括優(yōu)良的生物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穩(wěn)定的輸出電壓、小尺寸以及高集成度。
然而,現(xiàn)有的商用植入式電池面臨諸多限制。它們通常使用具有毒性的有機電解液,這增加了安全風險。
同時,為了防止泄漏,這些電池需要嚴格的封裝,導致它們呈現(xiàn)出剛性的形態(tài),其力學性能與軟組織不匹配。
此外,這些電池的能量密度較低,體積較大,難以有效滿足植入式電子器件的應用要求。
為了解決這一核心難題,該課題組研發(fā)了一系列與生物環(huán)境高度匹配的可植入高分子化學電池[5-10]。
這些電池經(jīng)過精心設計,不僅在力學性能上與軟組織高度兼容,而且在生物體內(nèi)的多個部位都能穩(wěn)定運行。
其最大的亮點是能量密度極高,達到了 2517Wh·L–1,是目前植入式電池的最高記錄[9]。電池的體積可以做到極小,僅為 0.015mm3。
即使在放大 400 倍的情況下,性能仍能基本保持不變。此外,可以與生物組織之間能形成良好的界面接觸,有效降低異物反應,展現(xiàn)出優(yōu)異的生物相容性。
這些特點使得高分子化學電池在植入式醫(yī)療設備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尤其是在滿足小型化、高效能和生物兼容性方面的嚴苛要求上。
圖 | 3. 集成了電池的神經(jīng)導管促進受損神經(jīng)的再生。(來源:Adv. Mater. 2023, 35, 2302997)
得益于電池在高能量密度和生物安全性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它可以與各種醫(yī)療器件實現(xiàn)高度集成。
例如,這種體積小巧、重量輕的電池可以與聚丙烯酰胺水凝膠應變傳感器結合使用,直接貼附在胃表面,檢測胃的蠕動活動。
這種集成方案有效排除了導線可能引起的感染和導線斷裂導致的設備故障風險。此外,這種電池還可以集成在神經(jīng)導管上,從而在促進神經(jīng)修復和再生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圖 3)。
長截段外周神經(jīng)損傷的修復是臨床上的一大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自體神經(jīng)移植方法雖然有效,但來源有限,且患者需要承受二次手術的風險。
該團隊的高分子化學電池能夠緊密包裹受損的柔軟神經(jīng)[10],在神經(jīng)導管中提供原位精準的電刺激,從而促進雪旺細胞的增殖和神經(jīng)生長因子的表達,實現(xiàn)了長段受損外周神經(jīng)的修復再生。
治療效果可與自體神經(jīng)移植的“金標準”相當,同時避免了自體神經(jīng)移植所帶來的風險。
圖 | 張曄(來源:張曄)
另據(jù)悉,張曄的研究興趣源自于親身經(jīng)歷親人的疾病。在面對患者的痛苦的時候,她深切體會到精準檢測診斷和高效治療的重要性。
因此,她和團隊想把最好的材料、器件和技術應用在臨床。未來,其將繼續(xù)致力于高分子生物器件的研發(fā)工作。
目前,課題組的研究重點之一是高分子傳感器,它能夠實時準確地檢測生理信號,實現(xiàn)重大疾病的早期檢測和預警,從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質量。
另一方面,他們開發(fā)的高分子電池不僅能有效為生物醫(yī)療器件供電,還有潛力用于治療周圍神經(jīng)損傷,還可能應用于其他神經(jīng)疾病,如癲癇等。
總之,他們希望通過這些創(chuàng)新研究能為現(xiàn)代醫(yī)學貢獻新的技術手段,產(chǎn)生積極的臨床影響,并能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資料:
1.R. Gao, L. Wang, D. Li, J. Song, Q. Li, J. Lu, L. Li, Y. Li, T. Ye, J. Wang, Y. Jiao, F. Li, E. He, J. Ren, Y. Zhang, A highly adsorptive electrochemical fiber sensor for real-time and accurate detection of intracranial nitric oxide, Sci. China Mater. 2024, 10.1007/s40843-024-2808-2.
2.L. Wang, J. Lu, Q. Li, L. Li, E. He, Y. Jiao, T. Ye, Y. Zhang, A core–sheath sensing yarn-based electrochemical fabric system for powerful sweat capture and stable sensing, Adv. Funct. Mater. 2022, 32, 2200922.
3.Q. Li, D. Li, J. Lu, K. Zou, L. Wang, Y. Jiao, M. Wang, R. Gao, J. Song, Y. Li, F. Li, J. Ji, J. Wang, L. Li, T. Ye, E. He, H. Chen, Y. Wang, J. Ren, C. Bai, S. Yang, Y. Zhang, Interface-stabilized fiber sensor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amniotic fluid during pregnancy, Adv. Mater. 2024, 36, 2307726.
4.Y. Li, D. Li, J. Wang, T. Ye, Q. Li, L. Li, R. Gao, Y. Wang, J. Ren, F. Li, J. Lu, E. He, Y. Jiao, L. Wang, Y. Zhang, A temperature-sensing hydrogel coating on the medical catheter, Adv. Funct. Mater. 2023, 33, 2310260.
5.T. Ye, J. Wang, Y. Jiao, L. Li, E. He, L. Wang, Y. Li, Y. Yun, D. Li, J. Lu, H. Chen, Q. Li, F. Li, R. Gao, H. Peng, Y. Zhang; A tissue-like soft all-hydrogel battery, Adv. Mater. 2022, 34, 2105120.
6.L. Wang, E. He, R. Gao, X. Wu, A. Zhou, J. Lu, T. Zhao, J. Li, Y. Yun, L. Li, T. Ye, Y. Jiao, J. Wang, H. Chen, D. Li, X. Ning, D. Wu, H. Peng, Y. Zhang, Designing porous antifouling interfaces for high-power implantable biofuel cell, Adv. Funct. Mater. 2021, 31, 2107160.
7.L. Li, H. Chen, E. He, L. Wang, T. Ye, J. Lu, Y. Jiao, J. Wang, R. Gao, H. Peng, Y. Zhang, High-energy-density Magnesium-air Battery Based on Dual-layer Gel Electrolyte,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15317.
8.Y. Jiao, F. Li, X. Jin, Q. Lei, L. Li, L. Wang, T. Ye, E. He, J. Wang, Ivan P. Parkin, H. Peng, Y. Zhang, Engineering polymer glue towards 90% zinc utilization for 1,000 hours to make high-performance Zn-ion batteries, Adv. Funct. Mater. 2021, 31, 2107652.
9.E. He, J. Ren, L. Wang, F. Li, L. Li, T. Ye, Y. Jiao, D. Li, J. Wang, Y. Wang, R. Gao, Y. Zhang, A mitochondrion-inspired magnesium-oxygen biobattery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 in vivo, Adv. Mater. 2023, 35, 2304141.
10.L. Li, D. Li, Y. Wang, T. Ye, E. He, Y. Jiao, L. Wang, F. Li, Y. Li, J. Ding, K, J. Ren, Q. Li, J. Ji, Y. Zhang, Implantable zinc-oxygen battery for in situ electrical stimulation-promoted neural regeneration, Adv. Mater. 2023, 35, 2302997.
運營/排版:何晨龍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