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fā)于“劉潤”公號,訂閱“劉潤”公號,和我一起洞察商業(yè)本質)
降本增效,已經從2022喊到2023了。
一聊起這個詞,你會想到什么?
裁員、降薪、砍項目…做減法,好像成了降本增效最常見的做法。
還有別的思路嗎?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雷德曼,曾提出過一個“花錢矩陣”。
很有意思,也許會對你有啟發(fā),和你分享。
— 1 —
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
降本增效,除了“降”,還有“增”,比如增加“花錢辦事”的效率。
“花錢矩陣”,講的就是花錢辦事的4種玩法。
你花的錢,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你辦的事,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花錢,辦事,自己的,別人的。
這4種情況背后,是商業(yè)模式,是人性,更是注定不同的花錢辦事的效率。
先來看看“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
2022年末,很多人聽到了三句話。
劉強東:“京東中高層拿PPT騙自己”。
馬化騰:“騰訊內部貪腐觸目驚心”。
李彥宏:“騰訊的那些問題,百度也都有”。
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
是大廠的監(jiān)管系統有問題?
還是這幾個公司的個別員工有問題?
只有這些原因嗎?還有嗎?
不妨回歸常識,今天一起“還原一下現場”。
比如,今天一個供應商,他的產品一般,報價也不算便宜。
但,這是不是意味著,他一定拿不到訂單呢?
不,他可能在某些情況下,還是很有信心。
比如,當他發(fā)現,在他的生意里,要拿下一個訂單,要解決的最根本問題可能是采購負責人。
為什么?
因為這個采購負責人,在決定要不要下單時,他在一個什么樣的模式里呢?
他的模式是:花公司的錢,辦公司的事。
不是花自己的錢,意味著,報價高低和他本身關系沒那么大。
不是辦自己的事,意味著,產品一般也不一定沒有機會。
這就是花錢矩陣里的“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
對應的效果,注定是不講效果,也不講節(jié)約。
在這個模式下,很多時候競爭的重點,就變成了:“搞定”采購負責人。
而價格和產品?過得去就行。
對于供應商來說,產品和價格都一般,也有信心和機會贏得競爭。
但對于采購方的公司呢?
降本增效?不存在的。
— 2 —
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
那怎樣才能讓情況更好一點呢?
一種玩法是,改變“辦誰的事”。
比如,還是那個采購負責人,還是那個供應商。
原本采購原材料的時候,供應商請采購負責人吃飯,原材料的質量和價格,可能都過得去就好。
但如果采購的東西,是采購負責人自己的員工保險,甚至員工保障房呢?
作為供應商,可能還是很好講價,反正花的不是采購負責人的錢。
但,這次他拿出的產品,肯定不能太潦草了。
畢竟,這次辦的,是采購負責人自己的事。
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注定會更講效果,不講節(jié)約。
如果你的商業(yè)模式,是建立在這種規(guī)則上的,那么肯定會比“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難度高一點。
因為你的產品,需要有競爭力了。
但如果你是采購方的話,在這種玩法下,你或許可以增效,但還是不能降本。
— 3 —
花自己的錢,辦別人的事
那,怎么才能降本呢?
很簡單,改變“花誰的錢”。
花別人的錢,出手總是更利落些。
但花自己的錢,姿勢總會保守得多。
看清楚這件事,模式就多了一種優(yōu)化方向:讓為事出錢的人來辦事。
比如,公司老板直接讓供應商來找他。
這時,對于賣員工保險的供應商而言,他要面對的情況,就從客戶是“花別人的錢”,變成客戶是“花自己的錢”了。
這時他該怎么拿下生意?
還是用老一套,這時肯定行不通了。
但,供應商還是可以很有信心。
因為他看到,機會藏在另一環(huán)里:“辦誰的事”。
老板要買的,是員工的保險。是“別人”的事。
所以這次的生意模式,變成了“花自己的錢,辦別人的事”。
供應商的賣進策略,也相應地把重點變成了“價格”。
降價,直到“花自己的錢”的老板能接受。
但同時可以把利潤空間,在產品成本上做文章。
因為“辦別人的事”,注定對產品質量的優(yōu)先級會下降。
這就好比在你家小區(qū)門口的水果店,你可能會看到很多人在挑揀水果。
但,在醫(yī)院門口的水果店呢?
在“花自己的錢,給別人買著吃”的果籃旁邊,翻看新不新鮮的人,可能遠不如翻看價格標簽的人多。
所以如果你要降本增效,那把模式轉換成“花自己的錢,辦別人的事”,可以降本,但不能增效。
— 4 —
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
那,有沒有能又降本,又增效的模式呢?
有。
比如,把模式轉換成:“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
如果你做的生意,不是醫(yī)院門口的果籃,而是小區(qū)門口的水果店,你可能就很有感觸了。
一個消費者過來看水果,這里翻翻,那里算算。
你家水果1塊8,旁邊才1塊7,他馬上就走了。
你家水果降到1塊6,但沒有旁邊的看起來新鮮,他可能又走了。
你家水果已經1塊6還新鮮,他可能就買了,但下次呢?
下次他來,很可能還會再比,你必須每次都更便宜,更新鮮,才能把店開得久一些。
這,就是“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的生意。
絕大部分To C的生意,都是“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
在這個模式下,原本那個有信心的供應商,很可能就捏把汗了。
因為沒什么操作空間,你的價格要硬,產品也要硬。
只能打硬仗。
符合真正的商業(yè)價值的硬仗。
這么難,為什么還是有人做?
因為,符合真正的商業(yè)價值,意味著你有機會做大。
你會發(fā)現,能把市值輕松做到幾十億上百億的,甚至產出首富的,大多是這類公司。
比如做淘寶的馬云,做特斯拉的馬斯克,做農夫山泉的鐘睒睒。
如果你是供應商,在這種“硬仗”模式下,你會很難,不再能找到“操作空間”,但你和你的生意,也有機會觸摸到更高的天花板。
而如果你是采購方老板,你的公司要降本增效,你除了裁員砍業(yè)務做減法,還可以考慮把游戲規(guī)則,盡可能地設定成“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
比如,通過員工股權激勵,讓員工從“花別人的錢”變成“花自己的錢”。
比如,加強對那些“辦別人的事”的事務的監(jiān)管,或者爭取在最開始,就把規(guī)則盡量設定成“自己辦自己的事”。
最后的話
降本增效,其實就是更高效地花錢辦事。
了解了“花錢矩陣”,也許能幫助你在“降本增效”時,有一個比“做減法”更廣闊的視野。
用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既講節(jié)約,又講效果。
用自己的錢辦別人的事,講節(jié)約,不講效果。
用別的人錢辦自己的事,講效果,不講節(jié)約。
用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既不講節(jié)約,也不講效果。
要最大化地降本增效,最理想的策略,顯然是把后三種模式,盡可能地轉化成第一種。
2023開工一周了,你正在花著誰的錢,辦著誰的事呢?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